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残积土MICP灌浆结石体冻融损伤的核磁共振特性试验研究 ( EI收录)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experiments on the damage feature of 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ed residual soil during freezing-thawing cycl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 Ming;ZHANG Jinxuan;JIN Guixiao;JIANG Yujing;QIU Jiye;GONG Hao;GUO Shen(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16,China;Colle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Construction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agasaki University,Nagasaki 852-8521,Japan)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2]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3]长崎大学土木工程系,日本长崎852-852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229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01189)~~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12
起止页码:2846-28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可有效胶结残积土并形成一定强度的结石体,在地基加固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针对冻土地区残积土MICP灌浆结石体的耐久性目前还不明确,因此开展结石体的冻融循环损伤特征研究对MICP技术在该地区的适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试验确定微生物灌浆周期和灌浆速率的基础上,成功制备出页岩残积土的MICP灌浆结石体,并对试样开展不同含水率下的气体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分析结石体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损伤破坏机制与表观演化特征,重点结合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结石体冻融后损伤裂隙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结石体的冻融破坏主要表现为孔隙水结冰产生的冻胀力大于MICP胶结强度时,胶结作用失效导致表面碎屑颗粒大量脱落,且脱落面积随含水量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含水率结石体的T2谱曲线特征差异显著,分析波峰随循环次数增加的迁移规律可知结石体内部裂隙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发育情况。低含水率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中、小裂隙的发育,而高含水率时则体现出大裂隙的不断扩张。结石体的破坏均由试样中部逐渐向两端发展,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结石体中间部位的大裂隙增加速率高于两端,且含水率越高速率越大,高含水率结石体T2分层曲线的初始阶段中部“尖点”效应显著,但随着冻融循环的发展“尖点”逐渐消失,曲线渐趋平缓,此时试样中部的大裂隙逐渐向两端扩展并贯穿,最终达到冻融损伤破坏的极限状态。
关 键 词:岩石力学 MICP技术 结石体 页岩残积土 冻融损伤 核磁共振
分 类 号:TU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