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人工草地种植模式对沙化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Matter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蔺芳[1,2] 刘晓静[1] 张家洋[2]

Lin Fang;Liu Xiaojing;Zhang Jiayang(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0,Henan,China)

机构地区:[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出  处:《中国沙漠》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4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622);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项目(GSAU-XKJS-2018-00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110192;162102110028)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6

起止页码:1219-122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连续6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单播、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3种种植模式对豫北地区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利用分形维数对土壤团聚体特性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沙化裸地和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5~3 mm和3~2 mm粒径为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0.25 mm粒径为主;与沙化裸地相比,3种种植模式下5~3 mm和3~2 mm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主要表现为<0.25 mm粒径显著减少,3~2 mm和2~0.5 mm粒径显著增加,同时≥2 mm粒径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与沙化裸地相比,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紫花苜蓿单播>多年生黑麦草单播,且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呈现表聚性特征;无论机械稳定性还是水稳性团聚体,土壤质量分形维数(Dm)沙化裸地>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 5~3 mm和3~2 mm粒径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相对于沙化裸地,豫北地区人工草地建植6年后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特性,优化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其中又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为最佳的种植模式。

关 键 词:人工草地 种植模式  沙化土壤 团聚体 有机碳

分 类 号:S15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