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南志标[1]

机构地区:[1]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年  份:2001

卷  号:18

期  号: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我国已发现 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 ,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 (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 (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 (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 (Erysiphe pisi和 L 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 (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 (Phom a medicaginis)、黄斑病 (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 (Stem phylium botryosum )等8种。此外 ,对镰刀菌腐病 (Fusarium spp)、炭疽病 (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 (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 (Verticillium albo- atrum )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insidiosum)亦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 ,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 ,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 ,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 ,科学施肥 。

关 键 词:苜蓿病害 发生特点  危害  综合防治  

分 类 号:S43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