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    

Comparison of morphology between two kinds of hybrid groupers and their par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燕[1,2] 张勇[1] 张海发[2] 黄文[1] 肖玲[1] 李水生[1] 杨宇晴[1,2] 林浩然[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2]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广东惠州516081

出  处:《水产学报》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191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20800010;2012A020602019);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1100D01;A201100D03;A201200D01;A201300B01);海南省科技兴海专项(XH201301);海南省引进集成示范专项(YJJC20130006)

年  份:2014

卷  号:38

期  号:6

起止页码:778-78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研究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实验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虎龙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外观方面,青龙斑与亲本相比,其斜带边缘清晰连贯,而虎龙斑体侧分布有不同于亲本的大型环状斑;在外部形态框架方面,青龙斑背鳍前端及躯干形态都偏向于母本,呈现出背腹部压缩的细长型,而虎龙斑背鳍前端的框架形态偏向于母本、躯干的框架形态却偏向于父本,呈现出两种框架形态组合的特点。综合传统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种杂交石斑鱼在外部形态方面更偏向于母本。

关 键 词:杂交石斑鱼  亲本 形态差异  可数性状分析  可量性状分析  

分 类 号:Q348] S96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