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过失责任作为私法自治之原则    

Negligence Rules as the Principle of Private Law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简资修[1,2]

机构地区:[1]中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 [2]台湾大学法律学系

出  处:《北大法律评论》

基  金:“台湾地区国科会”计划“损害责任法:作为减少交易成本的制度”(计划编号NSC101-2410-H-001-019)研究成果之一

年  份:2014

卷  号:15

期  号:1

起止页码:155-17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C2014_2016、内刊、辑刊

摘  要:过失是私法赔偿之核心,但其往往不为人正确理解,以至于法律体系混乱。传统的过失罪责化,无法解释为何能力较差的行为人仍须适用强人所难的高损害赔偿责任标准。所谓"过失客观化",只是回避了问题,因为其未说明为何客观化及其如何可得出此客观标准。有经济分析论者,直接将能力效益化,计算出客观的过失标准,得出如"过失罪责化"的结果。事实上,基于损害之相互性质,损害若要移转(填补),其必须是行为人应该而且能够预见的,否则法律即是徒生滋扰;在行为人应预见且能预见的讯息条件下,可得出一个行为标准,行为人若逾越之,即应负损害赔偿责任;损害对于行为人是否可预见,取决于其行为的危险性——愈是危险行为,愈是可预见。简言之,过失责任即是危险责任。一旦明乎此,私法的损害赔偿责任体系即清楚了:严格责任不再与过失责任决然可分;故意与过失也不再是心理之区分,而在于损害预见可能性的高低;契约法的归责事由不再与侵权法的过失有矛盾;公示制度效能为何决定了物权效力的范围;过失不可能分离于不法而在后认定;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填补性的而非惩罚性的。

关 键 词:故意 过失 危险责任  损害填补  

分 类 号:D9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