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RS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影响研究    

A study of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influences of landscape patterns on their distribution using GIS and 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任平[1,2] 洪步庭[1,2] 刘寅[1,2] 周介铭[1,2]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9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JY019);国家973项目(2009CB421105)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12

起止页码:3331-33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农村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空间人口聚居形态,是乡村聚落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受自然、社会、经济多重因素的影响。利用都江堰市2005年和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农村居民点、坡度、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借助RS、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变化过程、格局和趋势,并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对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和2010年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趋势,2010年农村居民点的聚集程度要比2005年高,但居民点集聚的空间态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然集中在都江堰市的东南部;(2)坡度、道路和河流对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有显著影响,其中超过80%的居民点分布在0—10°坡度范围内,超过50%的居民点分布在道路500 m范围内,近60%居民点分布在河流1000 m范围内;(3)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除了受地形因素影响外,还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区等保护政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灾后重建等规划因素密切相关。该研究以期为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监测、农村土地整理效果评价、新农村规划等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

关 键 词:农村居民点 空间特征  景观格局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P208] P237[测绘类] C912.82[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