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培育微文化 凝聚正能量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国甫[1]

机构地区:[1]武钢大学

出  处:《钢铁文化》

年  份:2014

期  号:6

起止页码: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当下,我们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镜头、微故事、微广播……,一股以“微”字命名的潮流正向我们滚滚而来。微文化亦已渐渐渗透到社会个体当中,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乃至我们身边的世界。作为国有企业,怎样看待微义化的兴起?义如何将微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本文以武钢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微文化的辩析 “微文化”这个概念,并非微时代的产物。微文化的创始人和理论创建人是上世纪90年代一个名为“微乐队”的主唱麦子。他在创立“微乐队”、出版“微唱片”、提出“微文化”概念之后,义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两部“微哲学”学术著作:《微的哲学》和《微的觉醒》。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真正认识微文化是从微博开始的。微博用户只用140个字表达心情,碎片化的信息能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也能记录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微博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在这里,人人都可以是媒体。微文化是指南于微博这一网络平台的产生和普及而衍生出来的注重向个体和微观发展的文化生态。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审定,“微文化”入选2010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

关 键 词: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  能量  凝聚  社会个体 信息传播 生活状况  中国语言

分 类 号:F270[工商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