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京“7.21”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及预报分析    

Analysis of a torrential rainfall event over Beijing on21-22 July 2012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model analyses and forecas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姜晓曼[1] 袁慧玲[1] 薛明[1,2] 陈曦[1] 谭晓光[3]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与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2]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气象学院与风暴分析预报中心,ok73072 [3]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出  处:《气象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430106);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87);国家人才培养基金(J1103410)

年  份:2014

卷  号:72

期  号:2

起止页码:207-2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12年7月21-22日,61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北京,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强降水配置较为典型,业务预报提前指示出了此次过程,但预报结果存在强度偏弱,峰值偏晚等偏差。在对此次大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NOAA气候预测中心卫星反演降水资料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资料作为观测,着重对北京市气象局新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预报系统(BJ-RUC v2.0)的3 km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和预报场进行了检验与分析,以期通过对中尺度模式预报性能的了解,为暴雨可预报性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水汽条件极佳,降水区域较为集中,呈现西南一东北走向的中尺度雨带特征。利用常规检验评分对预报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发现,预报降水在时间上滞后,降水强度偏弱,存在偏西南的位置误差,并且未能反映降水系统的线状特征。进一步利用检验连续降水区域定量降水预报的CRA(contiguous rain area)方法,对预报误差进行分解表明,整体降水(>5 mm/h)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位置和形状误差;而在暴雨(>20 mm/h)的预报中,降水强度的偏差占误差的主要部分。最后结合对预报场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的诊断(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分析探讨了此次极端暴雨预报不佳的原因。

关 键 词:特大暴雨 降水检验  中尺度模式 暴雨预报

分 类 号:P458[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