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Density on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Yield of Late-sown Whea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乔玉强[1] 曹承富[1] 杜世州[1] 赵竹[1] 蔡海涛[2] 李玮[1] 陈欢[1]

机构地区:[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2]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出  处:《华北农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4B09;2011BAD16B06;2013BAD07B08);安徽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项目(11C0202;13C0212)

年  份:2014

卷  号:29

期  号:2

起止页码:204-2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群体的总茎数变化一致,呈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除返青期外,总茎数均以基本苗525万/hm2(以D525表示,下同)处理最大;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以D450最高,为8 823.3 kg/hm2,但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升高,穗粒数降低,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的变化与不同密度处理表现趋同,即亦呈单峰变化趋势,同时适当延迟氮肥追施时间有助于稳定晚播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总茎数;不同氮肥运筹间晚播小麦的穗粒数、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籽粒产量以基追比为4∶6(孕穗期)处理最高,为8 618.0 kg/hm2,除与10∶0(基施)处理间差异显著外,与其他施肥处理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 键 词:晚播小麦 氮肥运筹 密度  总茎数  产量  

分 类 号:S14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