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微生物的变化
Changes of pH and microorganism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microbial and traditional silages with corn straw knead wi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2]西安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陕西临潼710605
基 金:河南洛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规模化绿色奶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0816)
年 份:2014
卷 号:42
期 号:5
起止页码:17-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2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在第20天之后趋于稳定;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于第6天达最高峰,为8.00×1010 CFU/g,在第22天之后趋于稳定。3)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发酵初期的酵母菌数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第26天之后再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传统青贮饲料在发酵1d后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到第30天之后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4)玉米秸秆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迅速减少,到第3天后几乎检测不到霉菌的存在。【结论】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前者的变化更利于玉米秸秆的青贮。
关 键 词:玉米秸秆 揉丝微贮饲料 传统青贮饲料 PH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分 类 号:S816.50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