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链及人工断链效果——以小岗剑泥石流沟为例
Secondary Mountain Disaster Chain Induc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Result of Chain-cutting Engineering in the Xiaogangjian Gull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2]甘肃煤炭地质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00 [3]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4]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 [5]四川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系,四川雅安625014 [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0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9089)~~
年 份:2014
卷 号:32
期 号:3
起止页码:336-3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汶川地震后,小岗剑沟由于滑坡、崩塌产生了大量松散物质,其地势陡峻,暴雨频率高,2009—2011年连续暴发10场泥石流,损毁公路,规模大时会堰塞绵远河,形成以频发性泥石流为主的典型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2012年完成泥石流治理工程,同年8月小岗剑沟再次发生泥石流,破坏了部分工程。以小岗剑沟为例,通过整理现场采集的图片和数据,并对比以往资料,研究次生山地灾害链链式反应过程以及经过工程治理后的灾害链人工断链效果。研究表明:小岗剑沟频发型次生灾害链的衰减不仅体现在引起下一级次生灾害的土石方量逐级减小上,而且体现在随时间变化的灾害激发条件提高上;虽然泥石流发生条件提高,但由于泥石流沟沟床不断被切深,小岗剑沟危险性随着可动势能增大而逐年增大,人工断链失败后,沟床再次下切,建议使用阶梯-深潭结构增加沟道阻力,保护沟道底部,避免可动势能继续增大;对比小岗剑沟、文家沟和红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发现灾害链总能量与投资正相关,要根据灾害能量进行合理投资,当能量到达一定量时,单位能量所需要的投资大幅度降低。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链 泥石流治理 阶梯-深潭
分 类 号:P694[地质学类;地质类] X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