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武汉东湖和南湖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  ( EI收录)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Lake Nanhu and Lake Donghu in Wuh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帆琦[1,2] 沙茜[2] 张维昊[1] 詹颖菲[1] 何君[2] 杨弯弯[1] 韩峰[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2]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15

出  处:《湖泊科学》

基  金:武汉市科技局"城市湖泊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体修复影响研究及示范"项目;武汉大学长江中游地区水环境研究与数据共享平台项目联合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26

期  号:3

起止页码:401-4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采用七步连续提取法,探讨了东湖子湖(郭郑湖、庙湖)及南湖柱状沉积物中的水环境特征、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所占的百分比,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采样点水环境特征,发现郭郑湖和南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均高于上覆水体,并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而庙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小于上覆水,有较大的沉积趋势.通过分析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发现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这几种生物活性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并且15 cm以下含量变化不大;而闭蓄态磷、碎屑磷和自生钙磷这几种相对惰性的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从不同形态磷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发现,南湖的变化范围最大,郭郑湖其次,庙湖的变化范围最小.各形态磷相关分析表明,郭郑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其次来自于有机磷;庙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中的生物有效磷,有机磷对其贡献并不大;南湖无机磷和有机磷与总磷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关 键 词:东湖  南湖  沉积物 磷形态 相关分析  

分 类 号:X5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