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促进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Regulation of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by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an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at the Advanced Stages of Atherosclero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毛洋[1,2] 刘小琼[1,3] 王洪梅[4] 季晓平[1,2] 赵玉霞[1,3] 张运[1,2] 张蕾[1,2]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国家教育部与卫生部心血管功能与重构重点实验室 [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12 [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12 [4]济南市口腔医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01

出  处:《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基  金:国家973项目基金(2012CB518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351;60971023)

年  份:2014

卷  号:22

期  号:3

起止页码:217-2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_E2013_2014、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 25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球囊拉伤及1%胆固醇饲料喂养建立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于建模后第4、6、8、10、12周末随机选取5只实验兔行安乐死,取腹主动脉组织脱水,包埋制石蜡切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抗兔巨噬细胞抗体11、ICAM-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从4周到12周,斑块体积逐渐增大,巨噬细胞数量、ICAM-1与VCAM-1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通过HE染色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标记,第8周斑块内可见新生血管出现,并且新生血管的数量在第10周与第12周逐渐增多。相关性分析显示ICAM-1与VCAM-1的表达与斑块内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结论 ICAM-1、VCAM-1与斑块内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它们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和不稳定。

关 键 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新生 斑块

分 类 号:R3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