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理县杂谷脑干旱河谷岷江柏造林恢复效果评价    

Assessing effects of Cupressus chengiana plantations in the dry valley of Zagunao River,Li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东胜[1,2] 罗达[1] 史作民[1] 唐敬超[1] 刘世荣[1] 刘千里[3] 何建社[3] 杨昌旭[4]

机构地区:[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2]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石家庄050051 [3]四川省阿坝州科学技术研究院林科所,汶川623000 [4]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林业局,理县6231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2B0102);中国科学院碳专项课题(XDA05060100)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9

起止页码:2338-23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造林地生长最好,基径、树高和冠径分别达到4.39cm、4.17m和1.01m,当年生长量超过43cm;2001年和2005年造林地次之,基径为4.19cm和4.52cm,冠径为0.55m和0.61m,当年生长量37cm左右,树高为2.50和2.17m;2007年和2009年造林地由于幼树生长时间较短,其基径、树高和冠径都较小,但当年生长量也都超过20cm。不同年份造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相对复杂,除2001年造林地外,灌木层盖度随造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草本层盖度变化较小,2005造林地最高,其他年份造林地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造林地的群落结构都比较单一,随造林时间的增长,群落物种数量反而降低。在5个不同年份造林地,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土壤含水量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杂谷脑干旱河谷中山区岷江柏作为造林树种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造林地的植被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改善,需要更加长期的观测评估。

关 键 词:干旱河谷 岷江柏  人工造林 生态恢复 评价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