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Bortezomib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秦慧[1,2] 汪延生[1,2] 丁士华[1,2] 吴凡[1,2] 王芝涛[1,2] 王强生[1,2]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 [2]安徽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合肥230601

出  处:《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  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No.KJ2009A78)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45

期  号:3

起止页码:529-5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比较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给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MM患者。12例接受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皮下组),14例接受硼替佐米快速静脉注射(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一致。皮下组和静脉组分别获得75.00%和71.43%的总有效率,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完全缓解(VGPR+CR)率分别为50.00%和47.14%,CR率分别为16.67%和2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方式起效时间相当,均在第1疗程半数达部分缓解(PR),第4疗程半数达CR(P>0.05)。安全性比较:皮下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静脉组〔16.67%(2/12)vs.64.29%(9/14),P=0.021〕,其中静脉组中≥3级周围神经病变占7.14%(1/14);相较静脉组(0%),皮下组皮疹发生率高达66.67%(8/12),但局限、短暂、无需处理;其余血液与非血液毒副反应的发生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皮下给药的疗效与传统静脉给药的疗效相当,皮疹发生率增加但症状轻,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减少,安全性更好。

关 键 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给药 毒副反应 周围神经病变  

分 类 号:R73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