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风险事件的框架竞争与意义建构——基于“毒胶囊事件”新浪微博数据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Frame Contestation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Risk Events:A Case Study of Poisonous Capsule Incident Based on Data from Sina Microblo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郝永华[1] 芦何秋[2]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新闻与传播研究》

基  金: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我国网民集体行动框架的实证研究"(批准号:13YJC86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年  份:2014

卷  号:21

期  号:3

起止页码:20-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毒胶囊事件"的微博互动中,政府部门和官员、媒体、精英及普通公众都作为行动者提出了自己的"框架",并且每个"框架"都把事件置于特定的意义范围。由此,风险事件开始进入社会性话语阐释领域,并与其他政治和社会议题裹扎在一起,被赋予复杂的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这是一个充满意义竞争与控制的过程。在互动中,多元行动者均表现出某种框架偏向,这种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现实利益、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价值与意识形态立场。框架提供者的公信力、框架在经验上的可信度是影响其说服效力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风险事件  意义  框架  基模

分 类 号:D669[政治学类] G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