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气氛--作为一种新美学的核心概念    

Atmosphere: as a Central Concept of a New Aesthet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甘诺特.波梅[1] 杨震[2]

机构地区:[1]卡塞尔大学 [2]北京社科院

出  处:《艺术设计研究》

年  份:2014

期  号:1

起止页码:5-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14_2016、普通刊

摘  要:"气氛"美学是当代德国众多新美学流派中的突出代表。鲍曼试图建立一种新美学。他认为,以往的美学侧重于判断,为评价艺术品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忽略了感受,也忽略了自然;新美学则要恢复这两点。同时,当代美学日益趋向于符号学,新美学则要恢复审美经验的当下在场特性。最后,更重要的,新美学要为以往被贬称为"工艺美术"的日常生活审美作品正名,提倡:审美需求是每个人的正常需求,不是精英的特权。这种新美学的建立,全靠"气氛"概念的确立。"气氛"并非新鲜事物,在无论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还是日常生活、工作中,该词都被广泛运用。学术领域,本雅明曾提出"灵气"概念,但局限于艺术品;史密茨基于身体哲学讨论了"气氛"的身体性,但过于强调主体。作为新美学核心概念的"气氛",则要摆脱主客体二元论,还原审美现象的开放性、模糊性,介于主客体之间的居间状态。它是一种"物的迷狂",突破事物的物理界限和规定性,突出它们共同的时空当下的在场性;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意识的主观性,营造出一种"气氛"。因此,气氛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园林设计就是典型的气氛制造者,诸如舞台美术、商品设计等都是气氛制造者。"气氛"概念因此也就具有了批判功能,希特勒、斯大林的极权统治曾广泛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制造气氛,加强权力控制。但利用气氛控制大众并非极权统治的特权,在商业社会同样广泛存在。批判的前提是首先尊重大众的日常审美需求,而众多在精英文化中被贬为"工艺品"的审美制品则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关 键 词:气氛  新美学 工艺美术 日常生活审美化

分 类 号:J001[艺术学理论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