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营养成分比较
Comparison of Nutrient Components of Large Yellow Croaker(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Cultured in Different Modes,Fed Different Feeds and from Different Strai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鱼类营养研究室,宁波315211 [2]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315010
基 金: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2011GA70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670);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12C10025)
年 份:2014
卷 号:26
期 号:4
起止页码:969-9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试验旨在对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试验选取东海区野生岱衢族大黄鱼(野生组)、投喂冰鲜鱼的池塘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池塘组)、投喂冰鲜鱼的深水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深水网箱组)、投喂冰鲜鱼的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冰鲜鱼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饲料组)以及投喂冰鲜鱼的网箱养殖闽东族大黄鱼(闽东组)各6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n=6),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的常规营养成分(n=3)、氨基酸组成(n=3),背部肌肉脂肪酸组成(n=3)以及全鱼重金属(无机砷、铅、汞和镉)含量(n=3)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组大黄鱼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显著低于深水网箱组、池塘组以及冰鲜鱼组(P<0.05),而不同养殖模式的各组之间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组大黄鱼脏体指数显著低于冰鲜鱼组和闽东组(P<0.05)。2)野生组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粗脂肪含量最低,但与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均以野生组、冰鲜鱼组和饲料组较高,且这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粗灰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野生组、冰鲜鱼组和饲料组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池塘组、深水网箱组和闽东组。4)野生组、饲料组与深水网箱组大黄鱼背部肌肉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冰鲜鱼组、池塘组和闽东组,其中背部肌肉脂肪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闽东组最低。5)野生组大黄鱼全鱼汞含量较高,饲料组大黄鱼全鱼镉含量较高,但各组大黄鱼全鱼无机砷、铅、汞和镉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以上结果
关 键 词:大黄鱼 养殖模式 常规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分 类 号:S9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