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滦河下游河水及沿岸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 along the downstream Luanhe River, northeaster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晓曦[1,2,3] 王文科[1,2,3] 王周锋[1,2,3] 赵佳莉[1,2,3] 谢海澜[4] 王小丹[4]

机构地区:[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2]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3]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4]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

出  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314);唐山-秦皇岛城市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085)

年  份:2014

卷  号:41

期  号:1

起止页码:25-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了解地表水和沿岸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采集滦河河水及沿岸地下水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阴阳离子三角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水样的离子特征和水化学类型的形成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出山口到入海口,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过渡到HCO3·SO4(SO4·HCO3)型,再逐渐转变为Cl·HCO3型,而阳离子则由Ca(Ca·Mg)向Na·Ca(Na)型转化。(2)浅层地下水化学的形成受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的控制,在山间盆地和冲洪积扇,溶滤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主要作用,向下游随着含水介质颗粒变细,地下水径流速度变缓,溶滤作用减弱,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从出山口到入海口,河水和地下水的钠吸附比(SAR)不断增大,说明溶滤作用逐渐被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代替。(3)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SO4·HCO3-Ca·Mg)型。水化学形成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同时受河床中的碳酸盐矿物和硅铝酸盐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在冲积海积平原可能存在蒸发盐岩的溶解。

关 键 词:滦河  河水 地下水 水化学 形成作用  

分 类 号:P64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