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小麦茎基腐镰孢菌的组成及其致病力    

Composition and Pathogenicity of Fusarium Crown Rot Pathogens of Wheat in Maj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Areas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向向[1,2] 孙海燕[2] 李伟[2] 邓渊钰[2] 张爱香[2] 于汉寿[1] 陈怀谷[2]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出  处:《麦类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项目(CARS-3-1-17);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16)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272-2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解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致病菌镰孢菌(Fusariumspp.)的组成,2009-2012年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5个冬小麦主产省采集茎基腐病样本,从中分离了135个镰孢菌菌株,用PCR-RFLP和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种群鉴定,并分别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对不同种群及化学型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135株病菌中,103株为F.asiaticum,17株为F.graminearum,其余为F.acuminatum、F.pseudoraminearum和F.avenaceum,说明引起我国小麦茎基腐的镰孢菌主要由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组成,且以F.asiaticum种群分布为主。在120个镰孢菌综合物种菌株(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中,79株为3-AcDON化学型,17株为15-AcDON化学型,24株为NIV化学型。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2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少部分为NIV化学型菌株。F.asiaticum种群致病力略高于F.graminearum种群,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略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关 键 词:小麦茎基腐  禾谷镰孢菌 种群结构 毒素类型  致病力

分 类 号:S512.1] S435.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