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上海及周边地区地闪活动特征及海陆差异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in Shanghai and Its Circumjacent Regions and Land-Sea Differe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晓爽[1] 郑栋[2] 张义军[2] 姚雯[2] 戴建华[3] 王强[4]

机构地区:[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225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3]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200030 [4]上海市防雷中心,上海201601

出  处:《气象科技》

基  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Z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50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6B04);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AMGJ2012M78)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42

期  号:1

起止页码:164-1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利用LS8000闪电定位系统2009-2011年的地闪观测资料对上海及周边地区(120~122.5°E,30~32°N)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区域内正地闪的比例约占8.5%,大电流地闪(电流绝对值大于50 kA)的比例约为5.6%.地闪活动主要集中在6-9月,峰值出现在8月;日变化上,12:00-19:00闪电活动最为活跃,峰值出现在14:00,凌晨闪电活动最弱.从日变化上来说,正地闪和大电流地闪比例在地闪活动较强时段低于地闪活动较弱时段;在月分布上,在地闪活动最强的夏季,正地闪比例普遍在10%以下,在地闪活动较弱的春、秋、冬季,正地闪比例普遍在10%以上.以北纬31°为界,分析区域北部地闪密度基本在6~12次·km-2·a-1以上,南部基本在2.4~4.8次·km-2·a-1.同时陆地上的地闪密度要显著高于湖泊和海洋上的地闪密度,而海洋上的正地闪比例和大电流地闪比例要显著高于陆地.闪电空间分布的时间变化说明,下午地闪活动主要出现在陆地,而凌晨地闪主要出现在水体附近,其它时段则表现出过渡特征,这与下垫面的加热作用紧密相关.

关 键 词:总地闪  地闪密度 正地闪 负地闪 大电流地闪  平均电流

分 类 号:P427.32[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