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 EI收录)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its possible causes in the typicalbasins of the arid Central Asia in recent 130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2]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46 [3]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46 [4]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2 [5]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基 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A92720-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23B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951001);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IRT1180)~~
年 份:2014
卷 号:69
期 号:3
起止页码:291-3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中亚干旱区5大主要典型流域代表性气象站点近130年逐月实测气温数据,结合线性趋势、Mann.Ken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流域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探讨了引起气温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各主要流域(除阿姆河外1年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趋势高于全球和周边地区,中亚干旱区气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比其他地区更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之后更加明显,并表现出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特征,这主要是自然外强迫动力作用、气候系统内部变化和人类活动相互叠加的结果,亚洲极涡强度减弱和面积缩小对主要流域气温变化的作用明显,其次是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和青藏高原的影响,而CO2引起的温室气体增温效应在中亚干旱区也不容忽视。气温表现出与布吕克纳周期(BC)、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和准2~3年振荡周期(TBO)等有关的显著周期,可以证实中亚干旱区气温变化与大气环流、海温和太阳活动等密切相关。
关 键 词:气温 多时间尺度 小波分析 亚洲极涡 CO2排放量 中亚干旱区
分 类 号:P467[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