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两极化倾向与规模格局重构    

Polarization Trend and Optimization of Size Distribution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魏后凯[1,2]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28 [2]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36

出  处:《中国工业经济》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

年  份:2014

期  号:3

起止页码:18-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DFYBKZL(收录号:573894)、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特大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对萎缩的两极化倾向。论文采用系统数据深刻揭示了这种大城市偏向的两极化倾向,并从传统发展理念、资源配置偏向、市场极化效应、农民迁移意愿和政府调控失效等综合视角考察了其形成机理,探讨了重构城镇化规模格局的科学基础和战略选择。本文认为,当今中国社会正由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由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城市内部三重二元结构相互叠加的多元结构:考虑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公共设施容量、农民迁移意愿和设市工作的恢复,未来中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比例由目前的36:8:9:47转变为30:18:18:34比较合适:提高城市规模等级的人口标准弊多利少,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的划分应侧重增加层级,以巨型城市(1000万以上)、超大城市(400万-1000万)、特大城市(100万-400万)、大城市(50万-100万)、中等城市(20万-50万)和小城市(20万以下)6级为宜;实行多中心网络开发战略,积极培育壮大世界级、国家级和区域级城市群,推动形成全国三级城市群结构体系,使之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载体;实行差别化的人口规模调控政策,严格控制4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着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等级有序的城镇化规模格局。

关 键 词:城镇化格局  两极化倾向  城镇规模结构  大城市偏向  

分 类 号:F29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