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East-Asian-typ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小玲[1] 杜美林[2] 村上和成[3] 内田智久[3] 樊建平[4] 张立玮[5] 刘俊英[1] 王士杰[5]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2]河北井陉县医院外科,河北井陉050300 [3]日本大分大学医学部 [4]河北井陉县医院内镜室,河北井陉050300 [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镜室,河北石家庄050011

出  处:《临床荟萃》

基  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课题(2009DFA31150)

年  份:2014

卷  号:29

期  号:3

起止页码:291-2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AS、CSA、CSA-PROQEUST、IC、JST、普通刊

摘  要:目的通过检测各部位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上皮内瘤变、胃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河北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Hp感染,特别是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EAS)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依据国际最新悉尼系统分级标准和直观模拟评分法对慢性胃炎进行分级;分别应用Giemsa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贲门、胃体、胃窦3个部位Hp和EAS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率、部位分布以及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总体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中EA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0%(138/206)、100.0%(12/12)明显高于上皮内瘤变43.8%(32/73)和胃癌21.7%(13/60)(P<0.05)。进一步按病变部位分析贲门、胃体、胃窦和EAS阳性检出率,结果发现同一部位中慢性胃炎、胃溃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Hp和EA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方面分析,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最严重部位均位于贲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密度最高部位位于胃体(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贲门、胃体、胃窦,Hp密度分别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河北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ESA阳性检出率较高,其感染分别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深度、单核细胞浸润深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呈正相关,且在贲门处较易引起严重病变,贲门癌的发生与ESA感染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胃炎,萎缩性  胃肿瘤 螺杆菌,幽门  

分 类 号:R573.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