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Bohai Se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 天津科技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457 [2]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3 [3]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安徽 蚌埠233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3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204);国家教委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12-1065);天津市沿海赤潮及污染浮游指标物种研究(12JCZDJC30100)
年 份:2014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95-1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_E2013_2014、JST、PROQUEST、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2011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渤海(37o00'-40o00'N,118o00'-121o00'E)21个站位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综合调查,应用Uterm?hl方法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并将群落数据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营养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30属65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金藻,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物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 (Ehrenberg)Cleve]、偏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 Ehrenberg)、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Ehrenberg)Dujardin]、相似曲舟藻(Pleurosigma affine Grunow)、星脐圆筛藻(Coscin原odiscus asteromphalus Ehrenberg)和菱形藻(Nitzschia sp.)等。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89×103~16.4×103 cells/L,平均值为4.36×103 cells/L。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主要受硅藻刻画,高值区集中在辽东湾南侧和渤海海峡西侧海域,甲藻则主要集中在调查区西部和西北部海域。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随水深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调查区中部海域较高,在外侧海域较低。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近30年来渤海中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早期的硅藻占绝对优势转化为硅藻和甲藻联合占优。PCA和CCA分析以及与历史资料的对比表明,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盐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造成这种转化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渤海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分 类 号:Q948.1[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