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历史之源及其核心结构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治国[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

出  处:《哲学研究》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之解构"(编号10YJC720004);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青年团队项目"经典诠释与哲学创新"(编号IFYT1213)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14

期  号:2

起止页码:65-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DFYBKZL(收录号:518718)、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方法问题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存在追问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在1927年夏季学期讲稿中明确指出,现象学方法具有三个相互隶属的构成性环节:还原、建构与解构。长期以来,众多评论家就三个环节各自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孙周兴,第23—40页;朱清华,第56—62页),而部分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解构环节的中心性,但对三个环节的思想源泉缺乏足够全面的探究:

关 键 词:现象学方法  海德格尔  结构  历史  1927年  方法问题  思想源泉 构成性

分 类 号:B0-0[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