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20年代欧美传播思想承继变异再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贺碧霄[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系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  份:2014

卷  号:36

期  号:1

起止页码:51-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1920年代传播研究兴起的前夜,有大量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从不同的观察立场和视角出发,对人的交流困境进行了探讨。在欧洲,"传播"的问题即"人"的问题。学者们无论来自何种学科,研究立场与方法存在怎样差别,他们的关注所在,始终是"人"以及"人的存在价值本身的唯一和不可证明性"。就美国本土而言,1922年李普曼《舆论学》的出版,1927年杜威《公众及其问题》的问世,使传播研究在美国发端。相较而言,杜威与欧洲思想的对接更为直接,在他那里,"传播"的问题依旧是人的问题,但与同时代欧洲学者的研究路径不同,他用"价值判断可测量"的逻辑和方法证明价值研究可行且有意义。价值、情感等因素变成了可量化、可证实的东西,从而失落了"传播"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之探讨本身。同时,这种论证法则也成为了美国传播研究对欧洲传播思想的创新和发明。这条线索,与李普曼成为美国传播研究从"交流"到"控制"的转向之关键点一起,一隐一显,成为美国传播研究共同的思想资源。

关 键 词:1920年代  传播  李普曼  杜威  价值可证  

分 类 号:G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