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水稻扇形植硅体所反映的水稻驯化过程
FAN-SHAPED PHYTOLITHS REVEAL THE PROCESS OF RICE DOMESTICATION AT SHANGSHAN SITE,ZHEJIANG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310014
基 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2012QY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72140和4137121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A05130603和XDA05130402)共同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1
起止页码:106-1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出土的各类水稻遗存,其性质是野生、驯化或者是处于驯化过程中,一直争议颇多,这也导致了关于水稻驯化开始时间的争执。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对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南区剖面距今10000年至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堆积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提取出的水稻扇形植硅体进行形态测量和鱼鳞状纹饰的计数,结果发现,扇形植硅体的形态测量参数——长、宽和b/a值(扇形植硅体扇柄长度/扇面长度),在过去一万年间的变化呈无序状态;具有大于等于9个鱼鳞状纹饰的扇形植硅体,占扇形植硅体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从上山文化早期的34.98%上升到河姆渡文化时期的44.68%,进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59.18%和唐宋时期的78.72%,反映了水稻漫长的驯化过程。通过与野生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上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已经开始;通过与现代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唐宋时期水稻扇形植硅体特征已与现代种植水稻扇形植硅体相同。
关 键 词:上山遗址 水稻扇形植硅体 水稻驯化过程
分 类 号:K871.13] Q948[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