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 EI收录)  

AN ANALYSIS ON TECTONO-PALEOGEOGRAPHY OF THE QAIDAM BASIN,NW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汤良杰[1] 金之钧[1] 张明利[1] 刘池阳[2] 吴汉宁[2] 由福报[3] 张兵山[3]

机构地区:[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2]西北大学,西安710069 [3]青海油田研究院,敦煌736202

出  处:《地学前缘》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G1999043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与勘探目标选择”(970208-02-01)

年  份:2000

卷  号:7

期  号:4

起止页码:421-42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普通刊

摘  要: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 :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 ,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 ,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 ,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 ,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 ,生物发育 ;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 ,石炭纪时位于北纬 11 9° ,二叠纪时位于北纬 12 7° ,三叠纪时位于北纬 2 2 2° ,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 ,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 ,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侏罗纪以来 。

关 键 词:构造古地理 古地磁 叠合盆地 柴达木盆地

分 类 号:P54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