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聚乳酸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bone defects repaired with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using polylactic acid as carri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谭祖键[1] 李起鸿[1] 许建中[1] 杨柳[1] 戴刚[1]

机构地区:[1]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骨科,400038

出  处:《中华骨科杂志》

年  份:2000

卷  号:20

期  号:12

起止页码:742-7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1996、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 PLA)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载体的可行性及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 12 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以 PLA为载体的 BMP 10 mg、对照组植入以牛松质骨基质为载体的 BMP 10 mg、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摄 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 4、 8、 12周观察各组缺损内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量。结果实验组骨生成情况优于对照组,无论是骨连接发生时间还是骨成熟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提前 2周左右,同期骨生成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空白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PLA可以作为 BMP的载体修复骨缺损,它比异种松质骨基质载体的成骨效果更理想。此外, PLA和其它载体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 (1)可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逐渐释放 BMP,使缺损部位 BMP维持在有效的浓度; (2)具有一定刚度,并随 PLA的降解逐渐减弱,对骨折具有弹性固定的作用; (3)可根据骨折固定要求将 PLA制成不同的形状; (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调性。但是,对 PLA相对分子质量及孔径与最佳成骨效果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缺损 BMP载体  聚乳酸

分 类 号:R318.08[生物医学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