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地震震相初至自动检测技术综述    

Review of automatic onset time picking for seismic arrival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彩霞[1] 白超英[1,2] 王馨[1]

机构地区:[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西安710054 [2]长安大学计算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安710054

出  处:《地球物理学进展》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海上斜井井间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编号:2011ZX05024-001-03)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28

期  号:5

起止页码:2363-23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地震学研究中地震震相初至拾取处于基础而又关键的环节,其拾取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其在地震精确定位、震相识别、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地震勘探以及地震层析成像中的应用效率和精度.早期的震相初至拾取是人工的、非实时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定量或数字地震学的发展,震相初至拾取也由早期的人工分析过渡到人机互动的半自动分析以及后来的自动实时检测.目前,可以进行震相初至自动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但没有一种单独的方法能在所有不同类型震源、传播路径、接收方式以及噪声背景下对初至进行一致的拾取,且对于信噪比低、初动不明显或后期弱震相埋在早期震相尾波中、噪声与地震信号频率相近时的地震记录,初至自动拾取的效果通常都不理想.鉴于此,有必要对目前流行的各种震相初至自动识别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有所裨益.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技术(如能量法、分形维数法、频率法、偏振法、自回归模型、相关法、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按时间域、频率域、时频域、综合方法四大类进行了回顾、分析及综述.结果表明:寻找一种综合信号和噪声多特性差异及多震相特征量的方法可能是目前初至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即充分利用信号与噪声在运动学、动力学、频谱特征、偏振属性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性,形成一套同时具有算法简单、检测精度高、多道处理功能、可用于实时处理特征的综合识别检测方法技术.

关 键 词:地震记录 震相初至自动检测  时间域  频率域 时频域 综合方法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