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
年 份:2013
期 号:11
起止页码:82-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PROQEUST、CSSCI、CSSCI2012_2013、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18世纪中后期,欧洲艺术界正发生一次美学转型,其特征表现为两点:一是艺术的评价标准由理性知识和道德转向感性知识;二是评判艺术的最高目标由知识与道德而转向创造"美",其标志是以"感性"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的诞生.美学渐渐走向独立,这意味着美学不再依附于伦理、道德而走上与之分庭抗礼的舞台,即将上演的艺术形式将以清新、充满个性的音乐语言叙述着新的美学观念,那就是:由感性而不是理性来评判艺术作品的优秀与否,用感知所体悟到的"美"的方式去把握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正如弗施莱格尔在《反抗者》一书中写道:"我不关心看不见的一切(理性),只关心我能闻、能尝、能触、能刺激我全部感官的一切."①这时的欧洲音乐艺术也正以一次划时代的音乐观念变革呼应着美学转型,这一时期音乐舞台上的歌剧体例的清晰化、歌剧情感的主题化为和声的登场营造了广阔的动力空间.
关 键 词:歌剧作品 和声语汇 转型时期 贝多芬 莫扎特 美学转型 感性知识 音乐艺术
分 类 号:J8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