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自来水常规和深度处理工艺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  ( EI收录)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Conventional and Advanced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锡超[1,2] 罗茜[1] 陈虎[3] 魏孜[1] 王子健[1] 许科文[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2]嘉兴市水文站,嘉兴314001 [3]连云港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222006

出  处:《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007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1290283);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1032)

年  份:2013

卷  号:34

期  号:12

起止页码:4642-46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EM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针对连云港市3个自来水厂不同的消毒处理工艺,研究了常规和深度处理对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处理效果和工艺过程中VOCs的形成规律.在所采集的水样中,67种目标VOCs有3类共30种被检出,其中羰基化合物、卤代烃和苯系物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是0.04~61.27、0.02~35.61和0.07~2.33μg·L^-1.研究表明,常规氯消毒工艺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苯系物类化合物,但会产生三卤甲烷(THMs)等消毒副产物;臭氧一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预氯化过程中THMs的生成量,但会产生如羰基化合物等风险污染物.管网中深度处理产生的羰基化合物在余氯作用下转化形成THMs.管网水中检出的VOCs除巴豆醛的致癌风险在9.3×10^-5~2.2×10^-4之间,略高于USEPA的控制阈值(10^-6~10^-4)外,其他化合物的健康风险都处于较低水平.

关 键 词:连云港  挥发性有机物 消毒副产物 深度处理工艺 常规处理工艺

分 类 号:X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