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省域间能源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Energy Intensity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庆刚[1,2] 郭菊娥[1,3] 师博[4]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2]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8 [3]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8 [4]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18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新疆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民生收益代价及对策研究”(编号:010112C04);新疆大学“天山学者”讲座教授科研项目“新疆民生诉求下的碳减排途径及扶持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民生诉求下的碳减排实现途径及扶持政策研究”(编号:711731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节能减排动力机制研究”(编号:71203179)

年  份:2013

卷  号:23

期  号:11

起止页码:137-1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SCI、CSSCI2012_2013、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技术对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省际能源强度具有全域性空间依赖关系,并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弱,已呈现西北省份和东南省份两大局域性"空间俱乐部"式收敛分布特征。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RM)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的对比分析发现,能源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溢出对能源强度的边际效应超过许多传统影响因素;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开放度对能源强度变动依然具有较强解释力度,但边际效应有所下降。投资率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稳定且非常显著。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影响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结论,本文认为我国能源强度总目标分省份分解执行时,省份地理区位因素不可忽视。结论同时表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开放程度是未来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力,加快能源价格改革和技术创新速度也将促进能源强度下降。

关 键 词:中国  能源强度 空间溢出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分 类 号:O2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