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那些消逝的理想与爱情——肖邦《雨滴》简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肖惠嘉[1]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2011级广州510006

出  处:《科技创新导报》

年  份:2013

卷  号:10

期  号:20

起止页码:242-2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普通刊

摘  要:西欧的19世纪,是刀剑与火药含我其谁的时代。西欧的19世纪,是灵魂与艺术喷涌勃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世界成长起来的肖邦,注定他一身才华不能空负,献给他最崇高的理想与祖国。1848年对于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与革命者来说是沉痛的,年仅39岁的肖邦不得不永远沉眠地下。即便世人认为他终于可以从那些爱恨国仇中解脱,但他还是希望活着的罢;渴望着他爱情的回归,期望着他国家的复兴,只是这些理想,都已离他而去了。这曲《雨滴》又名"降D大调前奏曲",是肖邦24首钢琴前奏曲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一首,与其说是对自然的模仿,不如说是对命运的控诉。他用无声的呐喊,祭奠他消逝的理想与爱情。

关 键 词:19世纪  肖邦  降D大调前奏曲  

分 类 号:J6[音乐与舞蹈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