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 EI收录)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102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延边大学地理系,延吉133002 [4]Department of Geography, Kent State University,kentohio44242 [5]吉林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018
基 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KSZD-EW-Z-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90008)~~
年 份:2013
卷 号:68
期 号:10
起止页码:1418-143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DFYBKZL(收录号:531833)、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碳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GDP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40%-45%,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层面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实质性转型,更有赖于省区层面节能减排的具体行动。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方法,本文估算了全国30个省区1997-2010年碳排放强度,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0年,中国能能源消费C02排放总量从4.16 Gt增加到11.29 Gt,年均增长率为7.15%,而同期GDP年均增长率达11.72%,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态势;②1997—2010年,碳排放强度的Moran’sⅠ指数呈波动型增长,说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在省区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有不断增强的态势,同时,碳排放强度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③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走低碳城市化道路,以及实行节能减排省区联动策略是推动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碳排放强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中国
分 类 号:X19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