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成都城区PM_(2.5)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_(2.5)at urban area of Chengd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智胜[1] 陶俊[1] 谢绍东[2] 周来东[3] 宋丹林[3] 张普[3] 曹军骥[4] 罗磊[5]

机构地区:[1]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2]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3]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 [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710075 [5]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1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10090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No.PM-ZX021-201211-104)~~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11

起止页码:2947-29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于2009—2010年各季节典型月在成都城区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PM2.5的质量浓度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碳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成都城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65.1±85.1)μg·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PM2.5限值的4.7倍.OC、EC和水溶性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6±10.2)μg·m-3,(9.0±5.4)μg·m-3和(62.8±44.3)μg·m-3,分别占PM2.5浓度的13.7%、5.5%和38.0%.PM2.5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季节特征明显,即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对成都城区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尘及扬尘、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源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14.3%、28.0%、24.0%和31.3%.就季节变化而言,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在四个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土壤尘及扬尘的贡献率在春季显著提高;机动车源的贡献率在夏季中表现突出;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在秋冬季中则最为显著.

关 键 词:成都  PM2 5  碳气溶胶 水溶性无机离子 源解析

分 类 号:X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