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营林模式下毛竹枝叶的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分析    

Biomass allocation of branches and leaves in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 under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allometric scaling 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强根[1] 金爱武[1] 王意锟[1] 邱永华[2] 李雪涛[3] 张四海[1]

机构地区:[1]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2]遂昌县林业局,浙江遂昌323300 [3]安吉县林业局,浙江安吉313300

出  处:《植物生态学报》

基  金:毛竹笋竹林测土推荐施肥技术推广与示范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009TS001)

年  份:2013

卷  号:37

期  号:9

起止页码:811-8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3_2014、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植物枝、叶的异速生长关系受个体发育的限制,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应用异速生长分析方法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枝、叶关系及其生物量分配策略对不同营林模式(钩梢和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钩梢相比,钩梢(相当于60%的修枝水平)后毛竹枝叶生物量均有显著的下降(枝40.23%、叶41.01%);施肥显著增加了钩梢和不钩梢毛竹枝、叶生物量(不钩梢枝20.67%、叶46.53%;钩梢枝19.71%、叶13.95%)。施肥显著改变了毛竹枝、叶异速生长的标准主轴(standardized major axis,SMA)斜率(施肥0.75 vs不施肥0.82;p<0.05),表现为与不施肥相比,叶片的光合产物在施肥处理上相对更多地转移到枝上。钩梢后,毛竹枝、叶异速生长的SMA斜率显著增加(钩梢1.09–1.10 vs不钩梢0.74–0.83;p<0.000 1),表现出钩梢引起更多的资源向叶片分配,且在不施肥处理下,这种效应更为强烈。光照因素导致了毛竹冠层枝、叶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并与施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钩梢作为直接影响因素对毛竹枝、叶异速生长关系具有强烈的影响(p<0.001),导致枝、叶异速生长关系斜率变异接近50%,而施肥或光照条件<10%,表明枝、叶关系对不同环境或干扰因素的响应存在差异,且间接因素(如施肥)的影响更多受到自身生长发育的限制。

关 键 词:异速生长 枝叶分配  施肥  钩梢

分 类 号:S795.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