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海草的多样性、分布及保护    

Diversity,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eagrass spec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凤英[1] 邱广龙[2,3] 范航清[3] 张伟[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3]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北海536000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10GHY1050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桂科基0832030);广西北部湾重大专项(2010GXNSFE013002);海洋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201005012);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广西“红树林和海草系统保育与生态监测”特聘专家岗位基金

年  份:2013

卷  号:21

期  号:5

起止页码:517-5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3_2014、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海草床是地球生物圈中最富有生产力、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全球各国海草分布信息正在逐渐明晰,而中国在全国性海草分布的汇总信息中尚属空白,种类多样性资料也急需更新,中国海草"家底"信息的极度匮乏大大地阻碍了国家层面上海草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对中国海草种类、面积及退化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有海草22种,隶属于10属4科,约占全球海草种类数的30%。原在中国海草名录中的澳洲波喜荡(Posidonia australis)为鉴定错误,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该种。中国海草分布区可划分为两个大区:南海海草分布区和黄渤海海草分布区。前者包括海南、广西、广东、香港、台湾和福建沿海,共有海草9属15种,以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分布最广;后者包括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沿海,分布有3属9种,以大叶藻(Zostera marina)分布最广。中国现有海草场的总面积约为8,765.1 ha,其中海南、广东和广西分别占64%、11%和10%,南海区海草场在数量和面积上明显大于黄渤海区。南海区海草场主要分布于海南东部、广东湛江市、广西北海市和台湾东沙岛沿海;黄渤海区海草场主要分布于山东荣成市和辽宁长海县沿海。广东、广西两省的海草场主要以喜盐草为优势种,海南和台湾多以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优势种,山东和辽宁多以大叶藻为优势种。中国海草场退化严重,人为干扰是导致其退化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为在海草床海域破坏性的挖捕和养殖活动,以及在海草生境和周边的围填海活动。中国海草资源的调查及保护研究整体落后,但南海区领先于黄渤海区。为促进我国海草保护的全面推进,应全面启动我国海草种类资源和海草场分布的普查行动,加强海草场动态监测、建立中国国家海草监测网,加快海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步伐,�

关 键 词:海草场  海草种类  中国海草分布区  退化  人为干扰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