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论致密大油气田成藏模式  ( EI收录)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large tight oil and gas fiel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靖舟[1,2] 李军[1,2] 曹青[1,2] 白玉彬[1,2] 耳闯[1,2] 王晓梅[1,2] 肖晖[1,2] 吴伟涛[1,2]

机构地区:[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

出  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基  金:国家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项目(2011ZX05007-004)

年  份:2013

卷  号:34

期  号:5

起止页码:573-5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3_2014、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根据对国内外致密油气聚集成藏特征的分析,提出致密大油气田存在3种成藏模式,即连续型(深盆气型)、准连续型和不连续型(常规圈闭型)。与连续型油气藏相似,准连续型油气聚集也表现为:油气分布面积较大,无明确边界,也无边底水;源、储邻近,广覆式分布;油气运移主要为非浮力驱动,运移动力主要为异常压力、扩散作用力和毛细管压力,浮力作用受限;运移的方式主要为非达西流,以涌流和扩散流为主。所不同的是: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由多个彼此相邻的中小型油气藏组成,油气呈准连续分布;油、气、水分布比较复杂,无显著油、气、水倒置;油气充注以大面积弥漫式垂向排驱为主,初次运移直接成藏或短距离二次运移成藏;储层先致密后成藏或边致密边成藏,且非均质性较强;圈闭对油气聚集成藏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以深盆气或盆地中心气为代表的连续型油气藏与典型的不连续型常规圈闭油气藏,分别代表了复杂地质环境中致密油气藏形成序列中的两种端元类型,二者之间应存在不同的过渡类型。准连续型油气藏就是这样一种过渡类型的致密油气聚集,并且可能是致密储层中大油气田形成的主要方式。事实上,典型的连续型油气聚集应是那些形成于烃源岩内的油气聚集(如页岩气和煤层气),典型的不连续型油气聚集则是那些形成于烃源岩外近源-远源的常规储层中、受常规圈闭严格控制并且具有边底水的油气聚集;而形成于烃源岩外并且近源的致密油气藏则主要为准连续型油气聚集,其次为非典型的不连续型(常规圈闭型)油气聚集,而像盆地中心气或深盆气那样的连续型聚集则较为少见。

关 键 词:连续型聚集  不连续型聚集  准连续型聚集  致密气  致密油  

分 类 号:TE1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