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偏误与矫正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涛[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化遗产》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下传统节日的变迁;传承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0BSH031);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HXTX1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年  份:2013

期  号:3

起止页码:8-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2012_2013、NSSD、RCCSE、RWSKHX、普通刊

摘  要:工作属性、学术属性、生活属性是并存于非遗保护中的三种根本属性,政府、学者、民众出于各自特定的相关性和眼光,分别更加看重其中一种属性。但非遗保护毕竟是三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三方应该对非遗保护有科学合理的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互尊重,妥善配合,正确把握三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并让三种属性各得其所。政府无疑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但应充分尊重学者的指导作用和民众的主体性,保障非遗传承和展演的本真性。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受到政府的特别重视,但在很多情况下出现政府操控过多的弊端,不符合非遗保护的客观规律。关于非遗保护工作中"政府主导"的提法值得商榷。非遗保护的工作原则应修订为"政府推动,学者指导,民众为主,社区参与。"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机制  政府角色 定位  

分 类 号:G1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