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塔河-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史的综合厘定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楠[1,2] 蔡忠贤[3] 杨海军[4] 王振奇[1] 刘显凤[1] 韩剑发[4]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武汉430100 [2]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3]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武汉430074 [4]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库尔勒8410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5CB422105;2012CB214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202112);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编号:Q20121201);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编号:TPR-2011-36)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43

期  号:9

起止页码:1445-14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塔河-轮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海相油气富集区,但在多源多期生烃、多幕多类型油气藏调整、改造背景下,对于该区奥陶系储层烃类充注史的准确厘定尚存争议.基于烃源岩生烃史、奥陶系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形成时间、奥陶系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流体性质的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系烃源岩发生于加里东晚期的油气充注过程已遭破坏,而奥陶系主力烃源岩发生于石炭系沉积初期的油气充注事件形成了轮南低凸起现今黑油资源的主体,且由于封盖条件较差,油气在发生充注的同时遭受氧化降解形成广泛分布的重质稠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定年结果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基于喜马拉雅期气洗相分馏作用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证实了喜马拉雅期捕获的第二期烃类包裹体并非源自奥陶系烃源岩晚期高成熟度原油的二次充注,而是经强烈气洗相分馏改造后饱含大量轻质馏分的天然气遭捕获的结果.因此,塔河-轮南地区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控于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石炭系沉积初期是现今奥陶系油藏的形成期,而喜马拉雅期过量干气侵入所诱发的相分馏改造导致了现今奥陶系内部多种类型油气藏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特征.

关 键 词:轮南低凸起 油气充注 奥陶系 气洗作用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