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Study on 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冬红[1,2] 杨学祥[3]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长春130026 [2]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6 [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

出  处:《地球物理学进展》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774228)联合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28

期  号:4

起止页码:1666-16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温室效应不是气候变化的唯一因素,温室气体的主体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汽.当水汽凝聚为云,就会遮蔽阳光,起到降温作用.太阳辐射量变化不足以解释气候变化的振幅,关键在于存在太阳能量积累和释放的多种效应,其中"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最为显著.太阳能在地球各圈层的不同分配也是地表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其中"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最为显著.气候变化周期是天文周期微力激发的结果,其能量来自太阳能量的长期积累.目前处于1500~1800年气候周期的变暖高峰,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6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阶段.本文通过历史资料反复核对,证实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大于11年时期、潮汐极大期、低温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已经查出重复出现两个连续周期,除太阳活动变化外,强潮汐是其形成的原因.全球气候有准60年、200年、18000年等周期,这些周期与潮汐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179~200年周期,在太阳黑子活动、潮汐变化和冷暖变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形成对应的周期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冷暖变化的原因不只限于大气层本身,而确有可用于气候预测的星体运行的变化信息.规律表明,2007年开始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潮汐极大期使我国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并将在2020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关 键 词:潮汐 地震 太阳黑子 温室效应 海温

分 类 号:P4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