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山东省和河北省小麦白粉菌毒性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Virulence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Collected from Shandong and Hebei Provin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 [3]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4]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00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1830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CARS-3-1);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子项目"主要作物抗病虫;抗逆和品质性状鉴定评价项目"(NB2012-2130135-25-15)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39
期 号:8
起止页码:1377-138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由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菌株毒性结构和抗病基因有效性对于利用寄主抗性控制白粉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年从山东和河北两省分离的41个菌株进行了毒性分析,并采用SSR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测试菌株的毒性频率在0.35(Bg40-2,山东烟台)至0.74(Bg46-1,山东平度)之间。山东省菌株的平均毒性频率与河北省菌株没有显著差异。除别菌株外(例如Pm17),山东省和河北省的菌株对大多数抗病基因的毒性差异不大。全部测试菌株对来自地方品种齿牙糙的Pm24基因都没有毒性。极少数菌株对Pm1c、Pm16、Pm20、PmH和Mlxbd的毒性频率低于0.1,在河北省邯郸市和黄骅市发现对Pm21基因具有毒性的菌株,但在山东省没有检测到对Pm21具有毒性的菌株。对Pm5e、Pm6、Pm12、Pm13、Pm17、Pm40、Pm2+6和Pm5+6的毒性频率在0.18~0.48之间,对Pm1a、Pm3a、Pm3c、Pm3g、Pm4a、Pm4b、Pm5a、Pm7、Pm8、Pm19、Pm33、Pm43、PmY39、PmPS5A和Pm1+2+9的毒性频率超过0.6。遗传多样性分析可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菌株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同一地点采集的不同单孢分离菌株有些可聚为一类,但有些不能聚为一类,说明其遗传基础可能存在差异。供试菌株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关 键 词:小麦 白粉菌 毒性 抗病基因 遗传多样性
分 类 号:S5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