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岸带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n riparian zone ec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路[1,2] 王海珍[1,2] 于军[1]

机构地区:[1]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843300

出  处:《生态环境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60066);973前期预研专项(2011CB411909;2012CB426507)

年  份:2013

卷  号:22

期  号:5

起止页码:879-8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3_201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河岸带是河流—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生态过渡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阐述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基础上,分析了河岸带的影响因素与其退化机制,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理论、基本原则、生态重建技术和发展方向。认为影响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水文与地貌过程、植被与人为干扰4个方面;识别影响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作用过程及其退化成因是关键,指出了生态恢复应遵循的原则与宜采用的生态重建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岸带生态恢复应在景观或流域尺度上借助"3S"技术和多学科协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层次开展研究,甄别生态退化的主导因素,采用植被重建与水文调控技术尽可能恢复与重建原有自然景观。从系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河岸带生态学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今后应加强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功能及生态重建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能够预测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动态的数量模型和评价体系,为实现河岸带重建与高效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关 键 词:河岸带 生态过渡区  结构与功能  干扰  生态恢复与重建

分 类 号:Q149[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X17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