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    

Analysis on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Qinghai Lake Basin during 2000—2010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骆成凤[1] 许长军[2] 游浩妍[1] 靳生洪[2]

机构地区:[1]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对地观测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30 [2]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西宁810001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228);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7771116)

年  份:2013

卷  号:33

期  号:14

起止页码:4450-445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数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状况良好,未退化草甸与未退化草原在整个流域占绝对优势,是流域面积的38%。2000—2010年期间,流域草地变化不大,退化草地转类指数为-0.0384;草地变化整体上呈极轻微退化趋势,在这11a期间呈现先退化、后改善的状况。流域内不同退化草地类别的空间景观格局表现比较稳定。青海湖流域的优势草地类别是未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2000—2010年期间该类别的动态变化度为1.82%,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空变化都比较稳定。中度退化草甸是退化最明显的类别,即使在流域草地呈改善状况的2006—2010年期间,有近7.4万hm2退化为重度退化草甸,占中度退化草甸转变为其他类别的65%。流域中与其他类别相互转换频繁,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型是轻度、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原,在流域草地退化发生改善的2006—2010年期间,这3个类别的动态变化度达到15%—21%之间;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青海湖北部以及环青海湖区域。

关 键 词:草地退化 青海湖流域 动态变化度  景观格局  转类指数  

分 类 号:S81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