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 EI收录)  

Estim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burning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from biochar producing using crop straw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飞跃[1,2] 汪建飞[1]

机构地区:[1]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凤阳233100 [2]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出  处:《农业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7070);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L149);安徽省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1101c0603046);安徽省高校重大科研项目(KJ2012ZD04);安徽科技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ZRC2013373)

年  份:2013

卷  号:29

期  号:14

起止页码: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收录号:20133216587801)、FSTA、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生物质燃烧对全球大气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碳封存备受重视。该文根据2001-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估算了主要粮食作物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及CO和CO2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同时,根据实验室条件下秸秆转化为生物炭的产率及碳含量,估算了中国粮食作物秸秆转化生物炭后固定碳的量。结果发现,中国粮食作物秸秆因焚烧年排放CO、CO2和总碳量分别为1.15×107、1.57×108和4.77×107t。中国粮食作物秸秆全部转化为生物炭后年平均可固碳0.96×108t,如果把每年焚烧秸秆的量全部转化为生物炭可减少近一半因焚烧秸秆排放碳的量,可见,生物炭固碳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碳汇技术。

关 键 词:秸秆 排放控制  碳  秸秆焚烧 碳固定 生物炭

分 类 号:S15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