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grain-size parameters of marine sediments derived from three different computing metho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志杰[1] 公衍芬[1] 周松望[2] 余佳[1] 刘焱光[3] 殷汝广[1] 程永寿[1]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51 [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出  处:《海洋学报》

基  金:国家海洋局公益性项目(201005029);国家"908"专项(908-03);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项目(18066201D)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35

期  号:3

起止页码:179-1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IC、INSPE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是反映沉积物物质来源及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指标。目前国内对海洋沉积物粒度参数计算方法并不完全统一,制约了粒度数据的整合和使用。利用长江口外近海348个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别使用Folk和Ward的图解法公式、Collias等的矩法公式和McManus的矩法公式进行了粒度参数的计算。运用相关分析和基本统计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不同方法计算结果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图解法与矩法计算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分别呈显著线性相关,且不受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影响。对于偏态和峰态,3种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相关性较低,甚至表现为不相关。不同方法计算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差异性均与沉积物类型和频率曲线分布形态有关。当物质组成均匀、频率曲线近正态分布时,不同方法计算的粒度参数的相关性显著提高。当沉积物较粗或较细时,粒度分布偏离正态且具有明显尾部特征,用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会随之增大。对3种不同公式综合对比认为Collias等的矩法公式反映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更加灵敏、可靠,建议在进行资料整合时采用。

关 键 词:海洋沉积物 粒度参数 矩法  图解法 相关分析  

分 类 号:P731.23[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