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3年四川芦山Ms7.0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 EI收录)  

Gravity changes before the Lushan, Sichuan, Ms=7.0 Earthquake of 2013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祝意青[1,2] 闻学泽[3,4] 孙和平[2] 郭树松[1] 赵云峰[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2]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00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83;40874035);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0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19B01-02);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GED2013-3-1-E)项目资助

年  份:2013

卷  号:56

期  号:6

起止页码:1887-18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川西地区2010—2012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主要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北北西向马尔康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该两断裂带(段)在2010—2012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②芦山7.0级地震前,测区内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而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宝兴、天全、康定、泸定、石棉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 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芦山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③重力场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和重力场累积变化动态图像均反映芦山7.0级地震孕育过程的最后2~3年出现较显著的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可视为该地震的中期前兆信息;本文第一作者等也曾基于该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本文的例子再次证明流动重力观测能较好地捕捉到强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特别是该过程最后阶段的重力异常变化信息.因此,区域流动重力场观测对未来强震的中-长期预测,尤其是在发震地点的判定上具有优势.

关 键 词:川西地区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芦山地震  中期前兆  

分 类 号:P223] P541[测绘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