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干旱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分平衡  ( EI收录)  

Water balance in red soil hilly regions of Southern China under drought climate situ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艳昭[1] 张伟科[1,2] 封志明[1] 杨格格[1,3] 杨玲[1,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系,邯郸056005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处:《农业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951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53;41271541)

年  份:2013

卷  号:29

期  号:12

起止页码:110-1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收录号:20132916508782)、FSTA、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全球变暖背景下近些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气候事件频发,水土资源匹配态势并不乐观。论文以吉泰盆地为案例区,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系统诊断吉泰盆地近50a的干旱态势,识别干旱的类型与强度;构建水分平衡模型,重演历史干旱气候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耕地、林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平衡。研究表明,1960-2010年,吉泰盆地近30%的年份发生了干旱,频率较高。其中,轻旱发生的频次最高,特旱位居其次,吉泰盆地干旱大多发生于伏秋期间;无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水分平衡量约为448mm,自然降水整体可以满足林地和耕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需求,水分盈余是其平衡关系的基本特征,盈余量整体呈现河谷、平原低于丘陵、山地的空间格局;轻、中、重和特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耕地水分平衡量由无旱态势下的盈余转为亏缺,林地的水分盈余量下降幅度在37.87%~77.80%;轻、中、重旱气候条件,吉泰盆地的水分平衡量较无旱时依次下降了55.07%、70.28%和96.08%;在特旱气候条件下,缺水量达72mm;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吉泰盆地水分盈余量降低、亏缺量增加。

关 键 词:干旱 水分  降雨 水分平衡 标准化降水指数 吉泰盆地  

分 类 号:S152.7] S16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